读《读书指南》指南
Jun 25, 2018说来惭愧,《读书指南》是我读的第一本梁启超先生的书。翻开书之前,我对先生的认知只有历史教科书里的戊戌变法,梁思成他爹,以及他在政治主张上多次打脸自己后的名言“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本书是《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或许改名为《读国学书指南》更准确。翻开本书的初衷是想一览梁启超先生的国学推荐书单,一卷终了,才知先生真不愧是学贯中西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
先生说: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内中关于学术思想者若干种,关于历史者若干种,关于文学者若干种,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
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先生答曰:
我们的祖宗遗予我们的文献宝藏,诚然足以傲世界各国而无愧色,但是我们最特出之点,仍不在此。其学为何?即人生哲学是。…我们祖宗的精神所在,…可以终身受用不尽,并可以救他们西人物质生活之疲敝。
虽然我不全信,但是作为中华民族(感谢先生的创造)的一员,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点中华传统文化。
接下来我们要问,国学文献卷帙浩繁,应该怎样读?先生举例说明了不应该怎样读:“唐诗该先读某家,后读某家,不能说你去读《全唐诗》便了”。先前我读《史记》,真的是从《五帝本纪第一》读起,读到《秦本纪第五》放弃的。
本书如同浩瀚书林中的指示路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以《史记》为例,先生讲到:首先,读《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了解作者的背景、经历。其次,根据不同目的,有不同读法。如果以研究历史事迹为目的,则宜先“观大略”,再寻出要点精读。如果以研究文采词章为目的,则选出十数篇精读,《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是先生最爱的篇目。
又如读《孟子》,先生说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修养受用。其二,学术研究。为修养的目的,“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宜观其下手工夫简易直捷。”为学术的目的,可以专究哲学、政治理论或百家学说。
那么现学现卖,如何带着不同目的阅读《读书指南》这本书呢?我以为有以下四种读法:
一:读书治学方法
附录里的文章有集中讨论,简言之:养成读书习惯,勤于抄录笔记,精读涉猎兼顾,输出带动输入。
养成读书习惯
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勤于抄录笔记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一篇名著。
精读涉猎兼顾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输出带动输入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正文里论及读书治学的方法俯拾皆是。如探讨各篇目的真伪与流变的章节,虽然读起来枯燥,但可窥见先生治史考证的方法。又如先生论及读《资治通鉴》,举《春秋大事表》为例,可以关注若干门类来抄录摘记。
二:专看先生划的重点
本书区区八万言,可谓短小精当。而先生早已划好重点,自备干货,更可谓业界良心。重中之重点参见附录《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更多重点散见于正文,只整理先生标为“熟读成诵”篇目如下:
《论语》《孟子》《易经》(系辞传、文言传)《礼记》(中庸、大学、礼运、乐记)《老子》《左传》(若干篇)《诗经》《楚辞》《史记》(十数篇)。
先生特意解释了“熟读成诵”的目的:
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一种类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
三:先生对书籍的评价
现在所谓大数据有时是不准确的,比如评价很好的餐馆,在美食家看来不过尔尔,原因就是大数据代表大众的平均口味,而小众的品味反而被淹没了。因此,品味相似的人的个人推荐,反而更准确。
书籍的评价也是如此。读本书仿佛是在看梁启超先生的微信读书主页,先生对书的评价一览无遗,试举几例:
史记——史公创作力之雄伟,能笼罩千古也。
世说新语——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徐霞客游记——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张太岳集——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有五星好评,也有负分滚粗,如:
《王礼考》——绝对不必读。
《毛诗序》——欲治《诗经》者,非先将《毛序》拉杂摧烧之。
这些精妙评语不仅是选书去芜存菁的捷径,也可观其好恶见先生之真性情。
顺便扯远一点,看一个人对书对人对时事的评价,颇可见其本心。有个段子说,判断男人会不会出轨,就问他对李小璐、林丹的看法。李零在《丧家狗》里,盛赞梁漱溟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而对冯友兰与世俯仰颇不以为然。又如欢神@亦无欢,不遗余力痛斥《三字经》《弟子规》。
四:从字里行间见先生性情
先生的真性情不只见于书评里,而且流露于字里行间。
如《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开篇:
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谦虚中霸气尽显。
又如划完《礼记》的重点:
上有分等,吾自知为极不科学的、极不论理的、极狂妄的,吾并非对于诸篇有所轩轾。问吾以何为标准,吾亦不能回答。吾惟觉《礼记》为青年不可不读之书,而又为万不能全读之书,吾但以吾之主观的意见,设此方便耳。通人责备,不敢辞也。
——见其坦诚。
评胡适把《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列为必读书目:
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见其战斗英姿。
我希望诸君对于国学的修养,比旁的学校学生格外加功。诸君受社会恩惠,是比别人独优的,诸君将来在全社会上一定占势力,是眼看得见的。诸君回国之后,对于中国文化有无贡献,便是诸君功罪的标准。
——见先生对青年期望之深责备之切。
我们中国文化,比世界各国并无逊色。那一般沉醉西风,说中国一无所有的人,自属浅薄可笑。《论语》曰:“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见先生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综上,本书于我的价值,不仅是一列书单,一套方法,更是于愉悦中见识了梁启超先生的深厚功力和可爱人格。
p.s. 望原谅标题的大言不惭。给文章起标题是我最不擅长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