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alea says

庄小威的演讲

庄小威的演讲。之前看了她的简历,论文好几页,还都是CNS,惊为天人。她28岁成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31岁拿到哈佛大学终身教职,33岁成为HHMI研究员,34岁成为正教授。

演讲的题目是:纳米尺度的生物成像——单分子和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Bioimaging on the nanoscale - single molecule and super 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庄小威上来就讲到生物研究的尺度,从人的尺度(1米)到细胞(1微米)再到分子尺度(纳米),需要不同的技术来观测(题外话,The Scale of the Universe ,很好的flash,推荐)。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成像精度是有下限的,原因就是光的衍射(听到这里,我十分倾倒,实在是第一次在生物相关的讲座中听到衍射!当然庄小威其实是物理学家)。

光学显微镜下,看一个荧光标记的分子,大概是图A左边的样子,是一团光晕(红色),此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确定光晕的中心(图A右边,黑点)来作为分子的位置。但是实际在细胞里会有很多荧光分子,显微镜下的成像会靠得很近,看到的就是一团光晕(图B左边),此时很难分辨出这一团光晕到底是一个分子还是几个分子(图B右边)。庄小威实验室发明的STORM方法(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如图C,是用很弱的光激发荧光分子,使细胞内的一小部分荧光分子发光,而不是全部。这样由于发光的点分布比较分散,重叠比较少,因此每个光晕可以近似为一个荧光分子。在一次激发中,可以确定一部分光晕的中心,在下一次激发中,可以确定另外一部分光晕的中心,把这许多次激发的结果叠加,就是完整而清晰的图像。(比较科学的描述参见这里

下面是实际结果图:传统成像技术和STORM成像技术的对比。

不得不说庄小威是演讲大师,把很枯燥的技术问题讲得出神入化,觉得这样的天才做science实在是science的幸事啊。

最后上八卦:

  1. 哈佛通常不会把本校的助理教授提升为终身教授的,通常都是其他学校空降的。但是由于庄小威助理教授阶段已经被斯坦福大学抛去了橄榄枝,想给她终身教职,哈佛赶紧也给了她终身教职。

  2. Google搜索 “Xiaowei Zhuang “,联想提示第一个竟然是 “Xiaowei Zhuang husband”,不禁使人邪恶的想到一群science猥琐男那垂涎的目光。不过这个关键词竟然搜不到大家想要的结果。

  3. 其实是庄小威自曝啦。在HHMI她的介绍里写到:庄小威6岁时,她父亲,中科大的物理教授告诉她,把木头放在桌上,木头不会因为受到重力而掉到地上,是因为桌子给了木头支持力。当她父亲问道木头还可能受到什么力的时候,庄小威说,大概是空气吧。这给她父亲留下了深刻印象(呃,原文,Her dad was impressed.)

总结: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她的演讲。

research science seminar · Tweet 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