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向往--评《琅琊榜》
Nov 27, 2015飞流和靖王府的梅花镇楼
连续四个通宵看完了电视剧《琅琊榜》,觉得有必要写一点什么。很久没有为一部剧如此痴狂,并非因为此剧演员敬业,细节用心,也并非因为波诡云谲的宫斗和酣畅淋漓的复仇,而是因为《琅琊榜》满足了我对家国人生的所有向往。
初看起来,《琅琊榜》讲述了身负血海深仇的男主林殊以江湖第一大帮宗主梅长苏的身份,用尽计谋手段帮男二号靖王登上太子之位,并使仇敌伏诛,冤案昭雪的故事。然而由于对手渣一样的战斗力,使得男主自带不死光环,开挂一般,无往不利,搞定一切。如果单看这样的设定,这简直是一部杰克苏剧,一些人对《琅琊榜》的不屑也源于此。然而那些人并没有看懂。不管是借着如何虚构架空的历史,披着怎样夺嫡宫斗的外衣,这部剧其实是一部理想主义的赞歌。
梅长苏所追求的,并不是复仇,也不仅仅是平反逆案,而是要用问心无愧的方法,还赤焰军一个彻彻底底的清白,建立一个公正廉明的朝堂。因此,他会千方百计劝阻严侯爷刺杀皇上,也因此,他坚持“赤焰之案只能在当今皇上在位时才能重审。否则在后世眼中,子翻父案必然不妥。更何况祁王和景琰的关系这么好,别人难免觉得会有偏私之嫌。”在梅长苏助靖王夺嫡之时,他不仅把贪官污吏一一拉下马,还巧妙安排靖王与真正的栋梁之臣结识,为日后靖王建立清明的朝廷添砖铺路。梅长苏初次向靖王表明心迹时说:“我所看重的,是殿下的心性,和那两位都不同。”可见梅长苏选择辅佐靖王,并不仅仅是因为靖王与祁王和林殊交好愿为他平反逆案,也因为他相信,靖王以后会成为一个清明公允的好皇帝。萧景睿曾说:“君者,源也。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如今在朝为官,坦诚待人被视为是天真,不谋心机,被视为是幼稚。世风如此,谁人之过。”反之,若君主持身公正,则朝堂清明,天下安定。
梅长苏最初的计划,就是以谋士的身份,搅动风云,玩弄人心,助靖王夺取太子之位。看似他选择靖王是不得已而为之:“靖王天性不善权谋,又厌恶权位之争。再加上他还有些宁折不弯的倔脾气。夺嫡是何等凶险之事,以他这样的性格,他怎么敌得过心狠手辣、实力雄厚的太子和誉王呢?”靖王这般宁折不弯的性情,其实正是源自他与祁王和林殊的过去。“我的兄长,我最好的朋友,他们全都死于这样的阴谋。我绝不能让他们看见我,也变成一个像那样不择手段的人。”为了使靖王的赤子之心不被阴暗罪恶所玷污,梅长苏挺身而出:“那些阴暗、沾满鲜血的事,就让我来做。想要把恶贯满盈之人推倒,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在他们的心上,狠狠地扎上一刀,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就让我来背负吧。”
这计划看似完美无缺,靖王仍然可以任性地保留自己的初心,而梅长苏也可以做一个纯粹的谋士。然而梅长苏的伪装下,是至情至性一腔热血的林殊啊。他和靖王一同在祁王兄的关爱下长大,性情本就相似,而如今他压抑本性故作无情的姿态下,是怎样的矛盾和挣扎,靖王不会知道。也正因此,梅长苏在利用了景睿的身世来扳倒谢玉,又间接导致景睿妹妹谢绮难产而死之后,会如此痛苦不堪。
还好有靖王。当靖王得知为逆案平反的重要线索时,和梅长苏有如下对话:
“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 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我知道。”
“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现在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我知道。”
“殿下可知,只要皇上 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知道。”
“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
“要查。”
这样坚定不移,这样掷地有声。感谢靖王,他对兄弟的信任,对正义的执着,把在阴暗中的梅长苏拉向了一点光明。即使梅长苏清楚这件事不应该现在去做,他还是拜倒在地,因为他为靖王的情义所感动,因为他心上的重担终于有人可以分担。
然而就在一切按计划进行,靖王就要顺理成章夺取太子之位时,反派夏江忽然战斗力大增,竟然抓到了逆案旧犯卫铮。是否相救卫铮的问题,正是到底做梅长苏还是做林殊的问题。正如靖王所说:“我若是依从先生之意,割舍掉心中所有的道义人情,一心只图夺大位,那我当初夺位的初衷,又是什么?…在谋士的眼中,也许搭救卫铮,有百弊而无一利,但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件无需犹疑,必须要做的事。”在林殊眼中,又何尝不是?虽然梅长苏最终决定相救卫铮,是因为无法劝服靖王,而他其实也不能劝服林殊,劝服自己。正是因为这个选择,让这部剧不再是党争宫斗,而是情义和理想。正是因为这个选择,让我如此深爱这部剧,情义本不能用利弊得失来衡量。“做事无论对与错,唯心而已。只要是心里面真正想做的,去做就好了。”
感谢这部剧,给了现实中必死之局一个美好的结局。“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闯,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救,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如果这次不去帮他们,日后又有何颜面,去见那些九泉之下的故友呢?”严阙、夏冬、豫津、纪王爷,大家都仗义援手,出现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地点,做了恰到好处的事。卫铮获救,夏江伏诛,冤案昭雪,林殊重生:
“如今北境烽火正炽,朝中无将,作为林氏后人,我岂能坐视不理。虽然十三年过去了,可我还是赤焰军的少帅林殊。我要回去,回到赤焰军当年的战场,我要回去,那才是属于我的地方。”
是啊,做了十三年梅长苏,终于可以做回林殊,不用再做“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的谋士,而可以重新“挽大弓,降烈马”,保境安民,战死沙场,是我心中林殊最好的结局了。
我庆幸,有那么多人爱着林殊:太皇太后、静妃、蒙挚、霓凰、靖王。。。我更庆幸,也有同样多的人爱着梅长苏:“有你,不死。”“有我,不死。”
我庆幸,当年出任使臣的严阙–“那名使臣年方二十,手执王杖栉节,绢衣素冠,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他在敌营王帐之内舌战群臣,心坚如山,舌利如刀”–可以不必和暴君同归于尽,而是可以老当益壮,重振朝纲。
我庆幸,“林燮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个天下,朕给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给他”,但是靖王可以。
我庆幸,霓凰对林殊,“愿意支持他,听从他,让他做让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此生一诺,来世必践”,愿他们,可以在他们想要的天下,再见。
我庆幸,在现实中渺茫的理想,可以在这个故事里实现。清明的政治,安定的民生,靠的并不是阴诡权谋,而是情义公道,热血丹心。
我所有的向往,不过是公义理想可以在现实的夹缝中生存,感谢这部剧,如此温暖治愈。
p.s. 标题无耻盗用了雷军苦思数月的广告词,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