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alea says

旅行的意义

副标题:读《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书名这么鸡汤的书,我本来是不会看的。结果摇一摇摇到,随意翻翻,没想到略有所获。

这本书讲了淘宝前高管鬼脚七从五台山到峨眉山的徒步经历,但这徒步很有新意,一是作者不带分文,二是作者光头僧衣。

作者被问起为什么出家行走时回答说,“只是出现了行走的念头”,非要解释为什么,大概是想“独处”,“止语”,“放下所有身份”。实践证明,这些作者都没能实现。不是被当成五台山高僧,就是顶着电商大拿的光环,一路基本都有慕名者打点食宿,请教问题,最后几天竟然组成了十几人的徒步观光团。无怪乎围观群众为作者出家行走贴了一堆标签,“作秀”,“装逼”,“侮辱佛陀”。

所以这本书的定位到底是鸡汤还是旅行、弘扬佛法还是指导人生,不仅我不知道,想必作者也不清楚。

按佛法的说法,这本书被我读到,是有某种宿世的因缘。那么我从这段姻缘(大雾[捂脸])中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旅行的意义。我想,旅行的意义,其一就是作者期望的,放下所有身份,生活在别处。我们通常的旅行,虽然逃离了朝九晚五柴米油盐,不过是换上游客的标签看世界,关注的重点从理财还贷换成了网红景点而已。而作者此行,带着僧人的标签,眼中的世界自然别有趣味,要么是名山古刹,修行佛法,要么是四众弟子,劳苦众生。

旅行的意义,其二就是换个视角看待问题,思考人生。正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说:“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作者行走途中,所见所闻皆是佛法,所思所行皆是修行。

与作者笔下的佛法相比,我更欣赏作者笔下的众生。有自己开车接送学生的小学校长,有舍我其谁的企业家,有深山扶贫的公务员,有聪慧叛逆的逃学小孩。这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三,了解这世界上不只有自己所过的那一种人生。杨照在《史记百讲》中也说,读历史,可以认知人性的多样性。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都是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之外,发现广阔的世界。

书评 · Tweet Edit